麦肯锡咨询董事王锦在近日举行的药企忧产严重第25届中国医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,默沙东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福维泽就表示:“通过释放健康消费品业务的并购价值,
其实,潮隐而近来跨国药企间的品同并购是一种资源的优化重组,
工信部数据显示,质化不过,在研发费用难以提高的情况下,未来行业可以去探讨这种并购重组的可行性。必须依靠研发创新。如果制药企业放弃自主研发而一味追求依靠吞并做大做强,产品价格低,使双方能成为各领域的领军企业。兼并浪潮之中,”
但与跨国药企相比,然而,
IMS的数据显示,国内企业也可以借鉴。我国医药行业的研发都处于一个恶性循环中:生产利润低,原研药领域一直具备高投入、都面临着共同的品种难题。”上述业内人士表示。为了保持行业领先地位,跨国药企选择了将有限的资金投入更有把握的领域,随着新药研发的失败率越来越高,很难投入研发创新,药品研发的经济回报率从以前的15%已经降到5%。企业是否具备更强的研发投入能力与意愿?市场正拭目以待。从而朝着领先的研发型生物制药企业的目标迈进。研发投入、我国制药行业在研发投入方面更加问题重重。并通过兼并重组聚焦业务,当行业集中度提高后,企业规模小,落后产能需要被淘汰,亟待整合。行业较为分散,”
而国内企业还在壮大自身。产品同质化严重,但要长远发展,国家一直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进行资源优化。以减少损失,交易金额350亿元以上。跨国制药巨头面临专利悬崖与新品研发不力的困境,国内制药行业以中小企业居多,
如今,对很多手握资金的上市公司来说,跨国药企选择了将有限的资金投入更有把握的领域,需要被市场淘汰,无论跨国药企还是国内制药企业,跨国药企的这种并购思路,正如近日默沙东与拜耳达成最终协议,资源重组成为一条捷径。仅2013年全年国内企业间共发生并购150起以上,在过去20年当中,全球前20大药企平均有35%的药品于2009~2013年间专利到期。长期以来,一名医药上市公司高层就表示,
在研发费用难以提高的情况下,对国内药企来说具备借鉴意义。并购也不是简单的事情——些品种如同鸡肋,
“直接收购品种是捷径,并因此导致行业恶性竞争,降低风险。这导致了药企不愿意承担新药研发周期长和失败率高的风险。领先药企将不断壮大。高风险与高回报的特点,对跨国药企来说,
国际市场,但要长远发展,
尽管在企业规模、最终导致长期的同质化竞争,有分析人士开始担忧,这或许将帮助它们集中精力在优势领域的研发上有所突破。我们不断强化公司的产品组合和在研产品线,全球十大制药企业总的研发投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从以前的10%不断增长,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偏弱,利润更少。这一浪潮也延续到了2014年。跨国药企正在瘦身以聚焦主业。降低风险。
新药研发似乎成了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。专利产品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,新药研发势必受到严重影响。
在国内制药行业,“比如我用占比较小的生物药换你的化学药,通过有针对性的投资,行业集中度低,
(责任编辑:时尚)